我是谁?我是个怪圈!侯世达著作GEB的精髓都在这本续作里
导语
侯世达( Douglas, R. Hofsta dter)2007年出版的书籍I Am a Strange Loop,已于2018年12月出版中文版《我是个怪圈》。该书是《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GEB)的续作,包含心智建模及跨学科领域一线学者30年新成果。
侯世达是谁?
侯世达(Douglas, R. Hofsta dter)是印第安纳大学认知科学与比较文学特聘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成员和瑞典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他主要研究: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意识、类比、艺术创作、文学翻译、数学和物理学。
除了学术成就,侯世达还出版了《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GEB)和《我是个怪圈》(I Am a Strange Loop),分别获得普利策文学奖(非虚构类)与美国国家图书奖(科学类)和《洛杉矶时报》科学写作图书奖。
注:“侯世达”这个名字,是翻译《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GEB)中文版时,根据“Hofstadter”音译取的名,Hofstadter 本人给自己起的中文名是“侯道仁”。但因“侯世达”这个名字流传甚广,已经和GEB这本书紧紧连在一起,故下文仍以“侯世达”称呼 Hofstadter 先生。
侯世达与集智俱乐部渊源颇深,曾两次来到集智俱乐部开展讲座,主题分别为人的创造力VS人工智能(AI&Society 第五期)和从表象到本质:是类比在激燃思维吗?
集智俱乐部创始人张江老师也解读了GEB,特别是其中的“自指”概念。
我是谁?谁是我?
当我们开口说 :“我……”
我从哪儿来?意识是什么?自由意志是幻象吗?我与你是绝然分离的吗?死亡意味着一切的终结?
自我、灵魂、意识、“我”,是否纯然从物质中诞生?意识可以被复制吗?机器会困惑吗?机器能够知道自己困惑吗?
GEB续作,《我是个怪圈》认为自我和意识的本质是一种“怪圈”,它作为一种抽象反馈寓居于我们的大脑。全书融合哲学、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脑科学和数学哲学,讨论了在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中得到充分说明的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如何刻画了我们的心智。
书籍目录
第1章 论灵魂及其尺寸
第2章 摇曳在恐惧与梦想之间的那只电灯泡
第3章 模式的因果潜力
第4章 环路、目标与环路中的漏洞
第5章 视频反馈
第6章 关于自我与符号
第7章 副现象
第8章 开启一段怪圈之旅
第9章 模式与可证性
第10章 哥德尔的典型怪圈
第11章 类比如何创造意义
第12章 论向下的因果性
第13章 我的“我”,捉摸不定的心头肉
第14章 观者的“我”中的怪性
第15章 缠结
第16章 与最深之谜的搏斗
第17章 我们如何活在彼此之中
第18章 人类同一性的模糊之光
第19章 意识 = 思考
第20章 一场谦恭有礼的辩难
第21章 与笛卡儿自我发生一场短暂的小摩擦
第22章 同僵尸与二元论舞起一支探戈
第23章 杀死两头神圣的奶牛
第24章 论宽宏与友谊
构建你的心智吧!
最后,附上一篇发表在Wall Street Journal上的书评,探索意识和自指概念。
作者:John Derbyshire
翻译:李天济
来源:Wall Street Journal
原题:Go Ahead, Make Up Your Mind
地址: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15115821/http://olimu.com/Journalism/2007/Texts/StrangeLoop.htm
意识究竟是什么?如果被问到这个问题,我们许多人大概都会给出一种模糊的二元论式的回答。也就是说,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东西,一种是物质性的,一种是心灵性的,而且后者总能够以某种方式影响前者。心灵性的东西是连续的,与人的大脑或多或少有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使得大脑产生意识或者灵魂。在侯世达的书中,这种心灵性的东西,他称作“我”。无论意识是什么,“我”总是心灵性的。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由于神经科学、动物学、演化生物学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人们关于意识的思考已经逐步从哲学的领域走向了科学的领域。1994年,甚至还创办了关于这个话题的专业期刊:《意识研究》(A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目前的研究可以明确的是,前面大多数人所持有的观点绝对不比认为“天空是个透明的穹顶”更加真实。
侯世达在意识问题上花了很多时间。如他所说,从童年时代起,他就对自我指涉的观念感兴趣。这种观念的一个范例就是“这句话包含八个字”这个句子。这类句子也可能涉及悖论,比如“这句话是假话”。这些谜一般的例子不仅仅是个语言学问题。侯世达在1979年的《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一书中就包含很多将闭路摄像机的摄像头对准其显示屏之后形成的奇异纹路的图片。
在《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那本书中,侯世达已经提出了意识作为一种怪圈的理论。在那本书里,“怪圈”被理解为任何一种复杂的层级系统(语言、闭路电视、某些音乐形式)能够“回到”自身,指涉自身,观察自身的能力。《我是个怪圈》这本新书正是选择了这个主题并尝试将其展开论述。侯世达认为,既然大脑的底层系统非常复杂,那么其高层系统能够发生自我指涉并非难事,而那正是意识的本质:一种由幻觉引发的幻觉。
侯世达把“怪圈”作为关于意识的最重要的类比。这种类比受到了1931年哥德尔在怀特海和罗素所著的《数学原理》中的洞见的启发。《数学原理》试图从一些基本规则和逻辑词项(如“并且”、“不是”、“存在”等等)为整个算术奠定基础。终极定理、定理的定理、定理的定理的定理……以此构建一个“完备”的系统,也就是说,这个系统能够蕴涵所有真的算术命题。是哥德尔否认了这种可能性。用侯世达的话来说,是哥德尔使得《数学原理》中的形式系统扭转自身,形成自我指涉,并在“怪圈”的基础上建立了自明性(包括自证或者自否两种)。
这种类比让侯世达得以思考“向下的因果性”:罗素和怀特海所发明的符号系统之于在其之上的哥德尔的自我指涉系统,就如同神经元和树突之于在其之上的概念和范畴——包括那个被称为“我”的怪圈。
正如数的丰富性使《数学原理》中的形式系统得以呈现出无限的复杂性,我们极具可塑性的符号系统也能让我们的大脑去表征无限的复杂性。
任何一种关于意识的理论所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摆脱我们基于天真的直觉所形成的强烈的“自我”。正如量子物理学对经典物理学的颠覆一样,对意识的研究也是如此。
《我是个怪圈》绝不是抽象枯燥的论述。恰恰相反:书里所包含的幽默与睿智足以让作者去参加一次奥普拉脱口秀了。侯世达对妻子卡罗尔于42岁的不幸逝世充满了柔情的回忆,同时,妻子的死亡也带给了侯世达诸多灵感去思考自我。卡罗尔的意识是否不再存在了呢?侯世达认为并非如此,因为通过与卡罗尔相识相爱,她的意识会以一种“低分辨率”的版本同时存在于侯世达的大脑之中。人的意识是会向外渗透的,没有人是一座彻底的孤岛。
《我是个怪圈》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本以“我是……”命名的书,汤姆·沃尔夫的I Am Charlotte Simmons。两本书的区别在于沃尔夫所谓的“自我”是放在社会学的语境中去谈的,讲的是社会压力如何塑造一个人的自我,而侯世达所说的“自我”的语境则相当不同。然而在最后,两人殊途同归,在关于人性的真理面前,恐怕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我们是社会动物。
我想我找到了关于自我的一个惊讶的真相:一个“我”能够存在,当且仅当这个我处在与他人的某种关系之中。简而言之,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做到宽宏的时候,他才会有自我。
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作者的幽默与睿智。《我是个怪圈》处处闪现巧妙的类比和各种隐喻。比如作者把阿兹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比喻为心灵的日食(译者注:原文是soul-ar eclipse,solar和soul-ar非常相像,这一点中文无法译出)。患者的灵魂就像是被月亮遮住的那部分,而周围的日冕还在发光,这就好比是患者的灵魂还存在于周围爱他的人的记忆中一样。
编辑:杨清怡
推荐阅读
推荐课程
PC端观看地址:
https://campus.swarma.org/gpac=10541
2018集智俱乐部年会报名
点击图片了解年会详情
2018年12月31日,集智俱乐部(Swarma Club)将联合多家科技、学术组织,在北京举办一年一度的学术晚会。本届晚会的主题是“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Party之中,你可能邂逅正在思索深度学习与量子纠缠的“青椒”,也可能偶遇正在实践颠覆式创新的创业者,还可能与正在寻找投资机会的金主撞个满怀,更有机会和某个行业大咖侃侃而谈。在这里,找到与您志同道合的伙伴。
集智俱乐部QQ群|877391004
商务合作及投稿转载|swarma@swarma.org
◆ ◆ ◆
搜索公众号:集智俱乐部
加入“没有围墙的研究所”
让苹果砸得更猛烈些吧!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新书《我是一个怪圈》